徐经(1473—1507),字衡父,又字直夫,自号西坞。南直隶江阴(今江苏江阴市)人。生于成化九年(公元1473年)。
简介
在其祖父徐颐、父徐元献的影响下,自幼酷爱诗书,乐学不倦。一切家计,都由其母薛氏与妻杨氏掌管,自己则埋头于举业。平时足不出闾,目不窥市。家富藏书,梧塍徐氏所筑“万卷楼”中藏有大批从宋、元两代兵荒马乱中幸存下业的古文献。其中有不少天文、地理、游记之类的著作。
经历他的友人钱福在《万卷楼记》中说:“兹楼也,储川岳之精,泄鬼神之秘,究古今之奥,焕斗牛之躔,知不可以金谷、平泉视也。”这样丰富的藏书,为徐经提供了优越的涉学条件,故弱冠即中弘治乙卯(公元1495年)乡试举人。有人说他与唐寅同榜。唐寅系弘治戊午(公元1498年)解元,而徐经则是弘治乙卯第四十一名举人,其中举时间比唐寅为早。徐经与吴郡文士多有交往,与唐寅最为莫逆,欲以才名相引重。至弘治己末(公元1499年)大比之年,两人相约同船赴京会试。抵京,客于施舍,“六如文誉籍甚,公卿造请者阗咽于巷。徐有优童数人,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,都人瞩目者已众矣”。
由于徐、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,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,顷刻便蜚语满城,盛传“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。”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。事连徐经、唐寅。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,其所录之卷,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,结果证明徐、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。鬻题之说,虽属乌有,但舆论仍喧哗不已。明廷为平息舆论,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,查无鬻题实据,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;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,送乡试座主梁储,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,发充县衙小吏使用。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。华昶因奏事不实,也遭降职处分。一场科场大狱,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。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,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。唐寅耻不就吏,归家后夫妻反目,自己消极颓废,筑室“桃花坞”以自娱。
徐经加梧塍后,闭门读书,并作《贲感集》以明志。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,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,希望再返科举仕途。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、鲁、燕、赵壮游为名,北上京师探听消息,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,不胜旅途劳顿,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,于正德丁卯(公元1507年)客死京师,归葬于江阴砂山。年止三十有五。
徐经是徐霞客的高祖,他是梧塍徐氏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,对徐氏家人影响颇大。特别是弘治己未会试科场大狱,是徐氏家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事,对徐霞客的思想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影响。徐经有三子:徐沾、徐洽、徐治。
没有关系
根据查询个人简介显示,徐经去世于1507年,徐渭出生于1521年,两者没有交集,无血缘关系
徐经,字衡父,又字直夫,自号西坞
南直隶江阴(江苏江阴市)人
徐渭,汉族,绍兴府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
徐霞客的曾祖父——徐经——“会试泄题案”,一般说法是 与唐寅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,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,事先得到试题
事情败露,唐寅也受牵连下狱
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
两人都是饱学之士,试题出得十分冷僻,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
其中惟有两张试卷,不仅答题贴切,且文辞优雅,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:“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
”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
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,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
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
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,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
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,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,若不严加追查,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
孝宗皇帝信以为真,十分恼怒,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,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,将程敏政、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,派专人审理
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,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,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
后刑部、吏部会审,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,说那是屈打成招
皇帝下旨“平反”,程敏政出狱后,愤懑不平发痈而卒
唐寅出狱后,被谪往浙江为小吏
唐寅耻不就任
唐伯虎给人的印象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大才子,他整日吟诗作画,身边美女如云,生活逍遥自在,神仙都羡慕不已。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恰恰相反,他的一生坎坷贫困,亲人接二连三的病故,妻子无情地离他远去,最终唐伯虎在郁郁寡欢中病逝,只留下后人的传说。
唐伯虎一生的转折是源自一场科举考试,他本来是会师第一名,却因为好友的太过高调,惹上了大麻烦,最终被明朝皇帝剥夺了科举的权利,只能永远当一个小吏。唐伯虎的这位好友名叫徐经,此人是江阴巨富,两人关系很亲密,一路同行进京赶考。
徐经和唐伯虎都很有才华,徐经很富有,考试时身边带了几名佣人,而且他还直接给当时的主考官程敏政送了见面礼,在京城考试期间,徐经京城拜访京城里的达官贵人,而且喜欢说一些大话,结果给自己的人生埋下了不好的伏笔。
考试成绩还没出来,徐经就高调地炫耀这次会试,唐伯虎必然第一,而自己则是第二,起初其他学子都没有当回事,还以为徐经在吹牛,不料成绩出来之后,果然如此,这下其他考试们不满意了,有人就认为徐经通过贿赂主考官提前知道了答案,不然则能知道自己一定考中呢。
明孝宗为了平息众多考试的怨言,于是下令锦衣卫彻查徐经和唐伯虎,结果并没有发现两人提前得到答案的证据,但是明孝宗为了照顾其他学子,还是对徐经和唐伯虎以及主考官程敏政做出了严厉惩罚,两人永远不得参加科举考试,只能发会当地做小吏。
唐伯虎不耻为吏,于是开始饮酒赋诗,以此麻醉自己。徐经更是郁闷不已,起初他还抱有一丝重新回归仕途的希望,明孝宗死后,他甚至还进京打探消息,希望新登基的皇帝能够来一个特赦,可惜他没有等到。据说徐经在晚年发誓不让徐家后人参加科举考试,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徐经有三个儿子,分别是徐沾、徐洽,徐治。最为有名的是次子徐洽,此人早年也参加过科举考试,但是7次都落榜了,郁郁不得志,晚年生活很平静。不过他从父亲徐经那里分来田产1万多亩,日子过得倒也算富足。
徐经去世70年后,徐家后人中出现一位牛人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。徐霞客一生徒步旅行考察中国21个省,历时超过30年,他是一位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,他的著作《徐霞客游记》超过260万字,对中国的地理人文的记录尤为重要,徐霞客也被称为“千古奇人”。
公元1499年,徐经与唐寅一同进京会试,考完之后唐寅在与众考生把酒言欢时,炫耀自己文采如何好,此次考试如何容易,并且向各位保证一定能中状元。而徐经家大业大,在京的排场自然也是引人注目,两人由此招来他人嫉妒。
会试三场全部结束之后,京师关于“吴郡巨富花钱买考题以保状元”的传言流传甚广,言官华昶弹劾主考官程敏政收受贿金泄题,此举牵连徐经、唐寅,明孝宗命人查明此事,同事命李东阳携其他大学士重新审阅此次科考试卷,最后得出徐经、唐寅皆未中榜的结论。卖题的说法虽数乌有,但此事在京中的影响颇大,朝廷为平息舆论,命锦衣卫详细调查。最后以徐经携金拜访过程敏政,而唐寅则向程敏政索文以赠乡试时主考,致使两人皆因此削籍致士。徐经与唐寅两人被处以永不录用,华昶因所告不实,也被罢官。事后程敏政对此事耿耿于怀,不久背疽发作而亡,唐寅回乡后心意难平,与结发之妻决裂,最后只能寄情山水。
徐经回乡之后,继承家中产业,八十多年之后,其后人徐弘祖出世,童子试不中之后便无意于功名。后来游历大江南北,经过三十年写下60万字的游记,被称为“千古奇人”。徐弘祖字振之,号霞客,那本游记就是《徐霞客游记》。